江苏贯彻“两个转变”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 2014-09-02 浏览次数: 40

●从零星化、碎片化向整体性、综合性转变

  ●从自发性、经验性向顶层设计、规范理性转变

  ●确立综合改革战略,努力做好“四个统筹”

  ●6项措施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

  ●开创部门、行业、区域、政府协同推进局面

  江苏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中,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在改革的方向、内容和目标上,必须实现由以往的那种零星式、碎片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项改革,向整体化、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转变;二是在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上,必须实现由以往的“摸着石头过河”为主的经验性、自发性改革,向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上下协调、左右协同,更加注重依法、理性的改革转变。结合这“两个转变”,江苏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新经验,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体现出综合性、创新性和协同性的鲜明特征。

一、确立综合改革战略

  在进行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时,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社会普遍关心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把高等教育作为牵引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把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和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从战略高度出发,确立综合改革的思路,明确5所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试点先行,努力做好“四个统筹”: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关系;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统筹协调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协调高教内部各项改革。

二、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联合培养机制,成立仙林大学城本科教学联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努力构建具有先进理念、江苏特色、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整合创新资源,努力在重点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集聚创新人才,努力在引进科技创新团队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平台建设,努力在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加强地方高水平与创业型大学建设。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以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大改革力度,大幅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

  四是推进独立学院办学创新。积极发挥江苏经济发展优势和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性,推动独立学院改革创新。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已经教育部批准,迁址泰州中国医药城,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适应地方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贴近地方产业发展。目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等都已与地方政府和相关社会力量签署协议,拟迁址到相关市县办学,吸引市县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五是加快省属高校招生改革。自2012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在省内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试点将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着力完善高校自身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特殊人才选拔机制上有所创新,在推荐录取和破格录取上有所突破。

  六是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点过程中,注重转变政府职能,探索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尤其是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规定凡有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都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民办学校教职工可以参加事业单位保险,以利于民办高校吸引人才。

三、协同各方力量推进

  按照“共建、共享、协作、整合”原则,努力开创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区域、地方政府携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部省协同共建部属与地方高校;二是省市协同共建地方高校;三是部门协同推进改革;四是区域协同共同打造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五是试点高校与非试点高校协同改革。

  ——各部门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重视。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改革配套政策,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先后建立南京仙林、常州、徐州、淮安、盐城、南通等6个高校教学联合体,覆盖41所高校,联合体内300余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9个国家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训基地、近2000门优质课程实现共享。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来,分4批共设立了481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达10.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38.9%,博士学位比例17.8%。全省高校现有两院院士8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8人。高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人数分别达60人、26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数达69人,8个引进的团队入选“江苏省创新团队”。

  ——学科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优势学科立项以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以第一承担单位连续2年获得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科技部论证。南京医科大学3个优势学科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项,在全国独立设置的医科院校中名列第四。

  ——高校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有近100所高校、2500多个学科团队与省内9200多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体达1669个,高校服务企业的科研人员达到2万多人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8665项。建设了22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外建立分支机构60个,近两年来组织技术转移项目1.5万余项。(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