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多元办学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编者按:2012年5月29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专题会议。全国各省(区、市)教改办围绕本地试点项目,汇报交流教育体制改革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现分两期教改动态刊登。
一、探索建立多元办学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各省(区、市)积极出台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性文件,重点在经费投入、幼儿园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改革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探索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江苏省镇江市推进“城乡一体、公民一体、家园一体、保教一体、玩乐一体”五大改革,实施“孩子入园省心、家长托园放心、教师工作专心、幼儿成长开心、社会择园遂心、扶贫助困暖心”六心工程,着力加快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学格局。
二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因地制宜推进示范性、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安徽省合肥市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分建设类、补贴类、资助类三类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利用闲置中小学兴办牧区幼儿园或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支持盟市学前教育发展。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免除教材费,按照每名幼儿100元标准,设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深圳市按照“免租金、降收费、提工资、惠民生”的原则,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建立学前教育保教费补贴制度。2011年免除55所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幼儿园租金1500多万元,全部用于降低保教费和提高职工工资。从2012年起,新建政府产权幼儿园全部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三是探索并推广新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河北省保定市激发活力,积极推广“城乡一体化、园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家园共育、区园联动”的服务模式和“幼教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宁夏自治区彭阳县积极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采取结对子、送教下乡、“基地式”培训等途径,使县幼儿园成为全县幼儿教育的“教研基地”和“培训基地”。
二、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地政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顺义区实行城乡联动,搭建城乡学校共享互促发展平台。以高中阶段学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以规范达标学校带动相对薄弱学校,按照地域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组建全区基础教育3大联盟9大组团,通过建设研讨交流机制、课题带动机制和资源融通共享机制,促进城乡之间、学段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共享、共建、衔接、交流。辽宁省大连市实施以“五百一千”项目为重点的“区域组团·共同发展”义务教育对口帮扶活动,给农村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福建省厦门市积极创新实践,推进“五个均衡”(办学条件均衡、投入均衡、师资均衡、质量均衡、教育机会均衡)。广东省惠州市坚持城乡学校“三对等、一保障”(管理水平基本对等,教学水平基本对等,学生成长指导水平基本对等;实现办学条件基本保障),把改善办学条件与促进内涵发展结合起来,“硬件”“软件”并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学校“城乡联动、结对同行”活动,深化人事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推动教师人才队伍均衡发展,全力打造高效课堂。重庆市探索城乡一体模式、教育移民模式、城(园)校互动模式、校地合作模式和课改统筹模式,积极破解制约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四川省成都市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思路,促进“全域成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沙市芙蓉区深化校际合作交流,推进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学校岗位均衡配置,新进教师均衡配置,加强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发放农村边远学校教职工津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采取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和集团化管理捆绑式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规范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河北省秦皇岛市、山西省晋中市、吉林省通榆县、黑龙江省富裕县、福建省厦门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等地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新、改、扩建标准化中小学校等方式,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城市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均衡。贵州省黔西县坚持“重抓两头、兼顾中间、典型引路、分布推进”的原则,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学校布局均衡、学校条件均衡、生源质量均衡”,为人口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贵州省毕节地区以借力发展、多元发展、差异化发展为特征,推进贫困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在盟市区域内协调发展,加强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民族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切实解决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试点地区政府明确职责,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管理责任和就学政策。比如,安徽省合肥市简化入学手续,积极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零障碍”。深圳市坚持“四个统一”(统一学位申请、统一免费管理、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教育管理),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四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天津市创新义务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督导评价标准、督导评价机制、督导队伍建设,稳妥推进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教育督导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探索“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方式积累了重要经验。河南省郑州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查制度、督导评估结果通报制度、奖励制度和整改制度。
五是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海南省昌江县兴建思源学校和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为移民学生提供寄宿制管理,保障移民学生免费就读和住宿。甘肃省肃州区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统一集中接送管理机制,着力加强接送车辆营运过程监管、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隐患整治,确保师生交通安全。
三、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积极推进社会大课堂资源课程开发,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场所,开展富有价值的课程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和能力。上海市以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改革为切入口,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山东省潍坊市通过重建五大机制十八项制度,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三段联动,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市、县、校三级贯通衔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甘肃省以学校体育作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体育教学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开展阳光体育示范校建设,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减轻课业负担奠定了制度基础。
四、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不断强化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集约化办学、创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比如,天津市、辽宁省沈阳市等地紧密贴近区域产业升级,贴近市场现实需求,统筹优化教育资源,把改革试验区建成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区。广东省围绕珠三角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经济圈产业规划布局,着力打造省级和珠三角四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示范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四川省德阳市等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实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使职业教育成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加速器”。
二是探索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江苏省设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校企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滇西职业学校、河南永城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学校广开门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走政、企、校合作办学之路。
三是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试点省(区、市)和学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调整课程体系,逐步走出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新路。比如,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学校的“送教下乡”办学模式,福建省晋江市的“前厂后校”、“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江西省新余市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市巫山县的“学校+基地+企业+行业+园区”培训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此外,四川省开展中职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山西省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启动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促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湖北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探索“农场+农企+农职+农协+农户”五联动“校农结合”办学模式,推出了“七合作”(合作定标准、合作建基地、合作育师资、合作建课程、合作出教材、合作教学、合作就业)人才培养全程管理。山西师范大学采取“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联动机制”,显著提高了该校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上海市、宁夏医科大学创新培养模式、研制质量标准、构建保障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新疆克拉玛依市着眼打造世界级石油石化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培养石油石化人才培养模式。赣南医学院不局限地区生源范围,改革课程体系,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青海、西藏强化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创新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